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些年,蘋果產業鏈轉移的論調在業內流傳已久。
1月10日,印度的一則消息再次引發關注:印度第一大財團塔塔集團與緯創資通公司的談判已接近完成,塔塔集團將收購緯創位於印度南部的一家大型iPhone組裝工廠,這將使塔塔集團成為印度第一個iPhone本土代工廠商。
有分析認為,這显示了印度本土企業搶佔蘋果產業鏈業務的野心。
而在過去一年,諸如“蘋果計劃2023年將開始將部分Mac Book筆記本電腦產線轉移至越南”、“蘋果三年內要讓美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去中國化’”的報道不絕於耳。蘋果“砍單”、“踢圈”傳聞頻出也成為籠罩在果鏈股股價上的陰影,讓諸多果鏈企業受到波及。
蘋果轉移生產鏈是否確有其事?蘋果為何謀求果鏈“去中國化”?果鏈一旦轉移會帶來什麼後果?大陸果鏈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果鏈“去中國化”箭在弦上
果鏈轉移論並非空穴來風。
近年來,蘋果越來越意識到“同一種零件在同一國家或地區生產”嚴重威脅供應鏈安全,並逐步進行相應調整。
早在2017年,蘋果就開始通過緯創資通印度廠本地生產智能手機業務線。隨後,富士康、和碩這兩家組裝廠也加入其中,擴大了印度生產iPhone的比例,並在印度組裝 iPhone XR和 iPhone 12的部分組件。總共先後有8家蘋果代工廠落地印度。
2021年9月,蘋果計劃通過其合作夥伴向印度投資10億美元,向世界出口“印度製造”版iPhone。而富士康是這一計劃的合作夥伴,其位於印度東南部城市金奈的工廠將被用於製造蘋果為全球市場供應的產品。此外,還有一系列蘋果組件供應商也將在印度投資,推進印度製造。
2022年9月26日,蘋果罕見證實,其已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14系列手機。摩根大通指出,蘋果將把印度打造成iPhone全球製造中心。
不止是印度,越南也成為果鏈轉移的承接地。
2022年12月有報道稱,為了推進供應鏈產地多元化戰略,蘋果計劃從2023年開始,將部分Mac Book筆記本電腦的生產轉移到越南。據知情人士透露:“在Mac Book生產轉移后,蘋果所有旗艦產品在中國以外基本上都增加了一個生產地……蘋果現在想要的是,所有產品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他國家生產。”
2023年1月5日,據媒體報道,蘋果的合作企業立訊精密和富士康等在越南北部地區開始試生產Apple Watch。有分析認為,這是為了將Apple Watch部分產量轉移到越南而進行的事前工作。
蘋果籌謀果鏈“去中國化”有多重考量。
一方面是因為疫情期間,果鏈企業的生產進度難以把控,讓蘋果越發意識到供應鏈過於集中的風險。
據媒體報道,2022年11月,鄭州富士康因疫情造成的iPhone減產,使得iPhone 14 Pro / 14 Pro Max公開發售10周后,消費者下單所需等待收貨時間拉長為37天。而在 iPhone 13和12發售時,這個時間分別僅為15天和2天。
2021年10月蘋果的財報會議上,庫克表示,芯片短缺以及全球疫情導致供應限制,將對蘋果四季度產生約為60億美元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用工成本也迅速上漲。蘋果謀求在印度、越南轉移生產鏈,也是出於降低生產成本的考量。最後,印度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蘋果在印度布局生產鏈,也有利於降低運輸成本和擴大印度市場份額。再加上近些年印度與越南也在不斷釋放政策紅利。比如越南推出大力度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不僅可以享受10%-17%不等的優惠稅率,還有最高四年免稅期和最高九年減半徵稅期,種種利好在吸引着蘋果生產鏈的遷移。
事實上,追求供應鏈多元化、本土化正成為當前跨國公司供應鏈安全的最優解。正如富士康前美國高管 Alan Yeung 所說:“過去人們並不關注供應鏈集中風險,自由貿易是常態,市場是可以預期的。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報告《跨國公司在中國:全球供應鏈重塑中的再選擇》則指出,全球供應鏈正朝着多元化、近岸化、本土化方向發展。一方面,跨國公司正結合其重點目標市場,將高度分散的生產工序和環節,逐步收縮到一個國家(地區)或鄰近國家(地區)進行生產,推動供應鏈近岸化布局;另一方面,為降低單一供應依賴的風險,跨國公司開展多元化採購和布局,實施供應鏈多元化、分散化戰略。
蘋果為了加強自身在供應鏈上的主導權,不僅尋求產業鏈的多元化,甚至還在布局本土化。從蘋果公布的2021財年200大核心供應商名單可發現,2020年至2021年間蘋果供應商位於美國的工廠數量翻倍。截至2021年9月,蘋果有48家供應商在美國設有工廠,一年前僅為25家。據媒體報道,蘋果的芯片製造商高通和台積電、產品組裝商富士康、圖像傳感器供應商索尼等主要供應商2020年都在美國增設了工廠。
二、果鏈轉移,果鏈企業遭殃
毋庸置疑,蘋果產業鏈轉移是內陸果鏈企業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過去十餘年來,蘋果市值從2012年的3764億美元發展到目前(截至2023年1月13日)的2.13萬億美元,期間一度突破了3萬億美元,問鼎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股價漲幅達到了951.29%。騰飛的蘋果也帶飛了一眾果鏈企業。
綜合公司代表性和財務數據披露的完整性,鈦媒體內容運營部選取了立訊精密、聞泰科技、歌爾股份、長電科技、東山精密、環旭电子、領益智造、水晶光電、信維通信、德賽電池、長盈精密和安潔科技12家A股上市公司作為內陸蘋果產業鏈的企業代表,統計2012年至2022年期間的業績情況(這12家公司中有一部分與蘋果開始合作時間晚於2012年)。
根據Wind,2012年以來的十年間,這12家果鏈企業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取得了快速增長。年營收方面,12家果鏈上市公司營收總規模從2012年的338.95億元增至2022年的5956.78億元,增長率為1657.42%;歸母凈利潤方面,12家果鏈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總額從32.87億元增至273.97億元,增長率達到733.50%。
12家果鏈上市公司營收總規模。數據來源:Wind,製圖:鈦媒體內容運營部。
12家果鏈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總額。數據來源:Wind,製圖:鈦媒體內容運營部。
蘋果帶飛了果鏈企業,也讓他們患上了嚴重的“蘋果依賴症”。
以“果鏈一哥”立訊精密為例。2011年開始,立訊精密通過收購崑山聯滔、蘇州美特、緯創資通等企業,逐漸切入蘋果產業鏈,陸續獲得了iPad連接線、AirPods、iPhone手機的代工業務。而立訊精密的業績也隨之取得了高速增長。Wind显示,2012年-2022年,立訊精密營業收入由29.12億元增至2181.86億元,歸母凈利潤由2.53億元增至87.81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立訊精密在果鏈紮根程度越深,其對蘋果公司的依賴度也逐年加大。2017年開始,立訊精密來自蘋果的銷售收入佔比逐年上升,2017年至2021年,這一比例從36.58%增長至74.09%,單一客戶依賴度風險激增。尤其是2021年,立訊精密來自第一大客戶即蘋果的銷售收入達到了1140.56億元,與之對應,來自第二大客戶的營收僅為蘋果的零頭50.34億元。
高度依賴蘋果公司的後果就是一旦遇到蘋果砍單或產業鏈轉移,立訊精密可能會遭受嚴重打擊。2023年1月4日,有市場傳聞蘋果以需求疲軟為由,通知中國大陸供應商本季減產Air Pods、Apple Watch和Mac Book設備的元器件的生產。
當天蘋果概念股股價反應劇烈。1月4日,立訊精密低開下挫,截至收盤,股價收於跌停。東山精密跌超9%,雲海金屬下跌近8%,比亞迪电子、舜宇光學科技、海目星、環旭电子、鵬鼎控股下跌近6%,歌爾股份跌超3%。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歌爾股份在2022年即遭遇了一場蘋果“砍單”。2022年11月9日歌爾股份披露了關於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的事項。受此影響,歌爾股份2022年度營業收入預計減少不超過33億元,與之相關的直接損失約9億元(包括直接利潤減少和停工損失等)。經調整后的2022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170.99億元-21.37億元,同比降低50%-60%。蘋果“砍單”消息傳出后,11月9日至10日,歌爾股份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報收18.65元。Wind显示,2022年11月9日至2023年1月13日,立訊精密市值縮水約164億。
來源:歌爾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業績預告。
網頁設計最專業,超強功能平台可客製,窩窩以「數位行銷」「品牌經營」「網站與應用程式」「印刷品設計」等四大主軸,為每一位客戶客製建立行銷脈絡及洞燭市場先機,請問台中電動車哪裡在賣比較便宜可以到台中景泰電動車門市去看看總店:臺中市潭子區潭秀里雅潭路一段102-1號。電動車補助推薦評價好的iphone維修中心擁有專業的維修技術團隊,同時聘請資深iphone手機維修專家,現場說明手機問題,快速修理,沒修好不收錢住家的頂樓裝太陽光電聽說可發揮隔熱功效一線推薦東陽能源擁有核心技術、產品研發、系統規劃設置、專業團隊的太陽能發電廠商。網頁設計一頭霧水該從何著手呢? 回頭車貨運收費標準宇安交通關係企業,自成立迄今,即秉持著「以誠待人」、「以實處事」的企業信念台中搬家公司教你幾個打包小技巧,輕鬆整理裝箱!還在煩惱搬家費用要多少哪?台中大展搬家線上試算搬家費用,從此不再擔心「物品怎麼計費」、「多少車才能裝完」台中搬家公司費用怎麼算?擁有20年純熟搬遷經驗,提供免費估價且流程透明更是5星評價的搬家公司好山好水露營車漫遊體驗露營車x公路旅行的十一個出遊特色。走到哪、玩到哪,彈性的出遊方案,行程跟出發地也可客製,產品缺大量曝光嗎?你需要的是一流包裝設計Google地圖已可更新顯示潭子電動車充電站設置地點!!廣告預算用在刀口上,台北網頁設計公司幫您達到更多曝光效益
更大的問題是,直接被踢出果鏈。2020年3月歐菲光被蘋果剔除供應鏈名單,當年歐菲光年度財報中計提了27.7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其中跟蘋果相關業務的資產減值損失就高達25.8億元,佔比93.04%。歐菲光歸母凈利潤也從2019年的5.10億元變成了2020年的-19.45億元。
之後兩年歐菲光業績也每況愈下。2021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26.25億元,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77.75億元,同比下降33.78%;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8.74億元,同比下降2677.73%。歐菲光市值從2020年1月1日收盤的423.21億元,也已經跌至目前(2023年1月13日收盤)的159.63億元,股價也跌去了68.60%。可以看出,被剔除果鏈的歐菲光這幾年一直深陷虧損泥淖,早已不復當初白馬股的風采。
三、蘋果想跑?沒這麼容易
儘管蘋果轉移生產鏈已是徐徐圖之。但並非易事。
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來蘋果供應商中大陸企業的數量正在逐年提升。據蘋果每年公布的200大核心供應商名單可發現,中國大陸供應商從2017年27家增至2018年的34家,2019年為40家,大陸已經成為蘋果供應商第二大來源地區,第一名為中國台灣地區。2020年這一数字又變成了48家。而據日經亞洲報道的統計,早在2021年年中時,中國大陸就已經超過中國台灣,成為蘋果最大的供應商來源地。根據2022年10月蘋果公布的2021財年200大核心供應商名單,來自中國大陸的供應商已經超過50家,主要負責提供原料、製造和組裝等業務。
與此同時,日資、台資也逐漸將本土工廠轉移到大陸地區。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統計,如果加上外資在華工廠,蘋果供應商在中國大陸分佈的工廠數量已經從2012年的329家增至2018年的380家。在全球供應商工廠總數中佔比由41.7%升至47.03%。而根據蘋果公布的2021財年200大核心供應商名單,2021年中國大陸工廠的數量佔比達到了48%。
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劃分,蘋果零部件供應鏈按照價值高低可分為上、中、下游三個環節。上游主要包括芯片、面板領域以及相機模塊;中游主要包括電池組件、連接器、聲學器件和印刷電路板等;下游主要包括外殼、結構件、金屬材料等,此外下游環節還包括了代工環節和包裝印刷材料環節。
從統計數據可看出,分佈於中國的蘋果供應商企業業務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環節。從省域分佈情況來看,中國大陸的蘋果供應鏈主要集中分佈在廣東、江蘇和上海三個省域,從城市分佈情況來看,主要分佈於蘇州、東莞、深圳、上海和無錫五大城市。
圖片來源:《中國大陸蘋果零部件供應鏈空間組織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
圖片來源:《中國大陸蘋果零部件供應鏈空間組織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
可以看出,中國大陸供應商以及分佈於中國大陸地區的供應商企業在蘋果產業鏈中已經佔據相當大的份額。如此高比例的產業集群轉移,無論是向越南、還是印度,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有機構統計指出,緣於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能力,蘋果就算只從中國轉移出10%的產能也至少需要8年。雖然“蘋果的生產中心正在墨西哥、印度、越南和美國湧現。但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中國相媲美。”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所擁有的產業鏈優勢並不是越南、印度等國家在短時間內可複製的。目前蘋果的新產品導入(NPI,即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流程幾乎都是在中國大陸進行的。所謂的NPI就是由蘋果設計新產品方案,交付生產鏈工廠將其落地成實際的產品,這個過程充滿未知的技術難題需要攻克,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保持暢通以及擁有足夠的高級工程師人才。而中國大陸工廠在與蘋果合作的十餘年間,已經形成了完備暢通的上下游產業格局和積累了豐富的人才庫,這是印度、越南等地區難以企及的。蘋果CEO庫克曾經在2017年的廣州財富論壇上表示:“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願意在中國尋求那麼多的供應商?大家認為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 但我不這麼認為。我們來中國的原因是因為技術、生產工藝,中國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在美國都不一定能達到這個水平。精細化生產對蘋果現在的發展非常重視,我們現在需要高端的技術幫助我們實現產品的高質量生產。”
經濟觀察報也曾採訪到安潔科技(蘋果手機零組件供應商)董秘辦人士,其表示安潔科技曾經去東南亞國家考察過, 但發現部分企業在東南亞出現“水土不服”。 一方面,普遍來說,基於文化上的差異,當地工人和中國工人相比,更難於管理和整合,部分企業最終不得不將中國工人派遣過去;另一方面,海外投資,雖然地域上更靠近客戶,但是難以打通整合當地物流、供應體系。相比之下,中國在這些方面都非常成熟。
四、蘋果出走攔不住,果鏈企業能做什麼?
相比擔憂蘋果產業鏈轉移,果鏈企業目前更應做的是儘早擺脫“蘋果依賴症”。
首先,目前大陸果鏈中有不少企業營收主要來源都是蘋果業務。2021年立訊精密銷售收入中來自蘋果的銷售收入佔比高達74.09%,而另一家果鏈企業鵬鼎控股的這一比例甚至超過了80%。過於依賴蘋果會讓果鏈企業陷入被動的境地,一旦面臨“砍單”、“踢圈”情況,輕則股價遭遇重挫,重則一蹶不振。
其次,近年來果鏈利益也在逐漸變薄,據央廣網報道,2021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果鏈企業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鈦媒體內容運營部截取Wind蘋果指數成份股中市值前20的公司,查閱從2017年至2021年期間銷售毛利率的數據,發現20家公司在近5年來毛利率出現下降的有14家,佔比達到70%。由此可見,近些年果鏈企業在蘋果業務中的毛利正在縮水,為了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和長遠發展,果鏈企業降低自身對蘋果的依賴是必然要走的路,如果只沉溺於舒適區無異於溫水煮青蛙。
Wind蘋果指數成份中市值前20的公司2017年至2021年期間銷售毛利率。數據來源:Wind,製圖:鈦媒體內容運營部。
最後從大環境來看,2022年全球消費电子行業增長乏力,手機行業更是陷入消費低迷和庫存高企的困境。據Canalys數據显示,2022年Q1-Q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分別同比下跌11%、9%以及9%。
2019年Q1-2022年Q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來源:Canalys。
此外,近期有不少機構預測史上最長換機周期將要來臨,全球智能手機換機周期將達43個月,中國智能手機換機周期預計增加到34個月。而消費者反饋的理由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當前手機質量的優化提升,一部手機使用幾年也不會影響使用體驗;另外,目前市面新機升級主要在攝影或是显示功能上“做文章”,尚未出現真正“現象級”的升級調整。
手機行業的消費低迷在蘋果2022年業績中也有所體現,據蘋果2022財年第四財季財報,iPhone在2022年第四季度銷售額為426億美元,同比增長9.7%,低於分析師預期的430億美元;iPad營收為71.7億美元,低於預期的79.4億美元,同比下降13.06%。當蘋果本身的業務增長放緩時,果鏈企業也很難不受到波及,特別是那些對蘋果依賴度高的企業。因此從多重因素考慮,果鏈企業擺脫“蘋果依賴症”是當務之急。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果鏈企業開始有所行動。自救一大方向是尋求業務轉型。比如早在2012年,立訊精密就併購了福建源光電裝有限公司55%股權,切入汽車电子產業鏈。2022年2月,立訊精密又與奇瑞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奇瑞新能源擬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加速轉型新能源汽車行業。
除了立訊精密,這些年藍思科技、長盈精密、信維通信、聞泰科技、勝利精密等蘋果供應商,也在重點布局智能汽車領域,進行業務升級。例如2021年,藍思科技也宣布募資42.5億元,用於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
而歌爾股份則是從2012年就開始布局VR設備、遊戲機等為主的智能硬件業務,使得蘋果業務所佔份額逐年下滑。2021年年報中,歌爾股份智能硬件營收為328.09億元,占歌爾股份的營收比重為41.94%,同比增長85.87%,一躍成為歌爾股份的第一大核心業務。
除了業務轉型,果鏈企業自救的另一選擇是提升技術,切入蘋果供應鏈核心,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例如2022年,京東方成為蘋果iPhone 14手機屏供應商之一。7月初京東方出品的OLED面板通過了蘋果的認證,將確認供貨iPhone 14。2023年1月,長期跟蹤美國科技公司動態的分析師爆料稱,京東方擊敗三星成為2023年iPhone 15系列新品最大的屏幕供應商。最後,還有不少果鏈企業選擇跟隨蘋果“下南洋”,即在越南、印度等地區設立分廠繼續為蘋果代工。據市值觀察統計,2021年共有21家企業在越南紮下23家工廠,其中,來自中國的公司數量最多,包括伯恩光學、歌爾股份、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立訊精密、美盈森和裕同科技7家,佔比三分之一。
總體來說,我們對於果鏈轉移論的思考無需短期化和擴大化,但出於自身未來發展前景考量,果鏈企業必須儘快有所行動。積極加強自身技術,謀求業務轉型,才能讓果鏈企業在變局中處於不亂之地,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長坡厚雪。(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 | 任敏敏 編輯 | 車銘德)
參考資料:
《中國大陸蘋果零部件供應鏈空間組織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
《蘋果產業鏈專題報告》,東莞證券
《蘋果砍單“鏈條”受過 “果鏈”上市公司另尋出路》,經濟參考報
《“果鏈”不香了》,南方日報
《蘋果的“隱憂”》,界面新聞
《中國“果鏈”下南洋》,市值觀察
《蘋果產業鏈難戒“中國依賴症”》,讀懂財經
《蘋果跌落,“果鏈”入冬》,21世紀經濟報道
https://www.tmtpost.com/6382739.html